中粮增持蒙牛,不但可以拉动蒙牛股价,而且从长期看,也符合中粮在国内食品行业中进一步拓展市场的发展思路。
因饲料问题卷入“黄曲霉素超标门”的内蒙古蒙牛乳业(集团)有限公司(下称“蒙牛”)再次让消费者失望。在农历新年迎来礼品类商品销售高峰的刺激下,蒙牛牛奶的销售量仍不见起色。
与销售市场遇冷不同,蒙牛在资本市场迎来利好——大股东中粮集团近日逆市增持至蒙牛股份至28.09%。“中粮有可能全面收购蒙牛,下一步或将参与到蒙牛的经营管理中。”8日,艾格农业乳业分析师陈连芳对记者表示。
蒙牛因“黄曲霉毒素超标”液态奶滞销
蒙牛“黄曲霉毒素事件”发生后,消费者对蒙牛产品的消费信心下降,在一些超市、便利店,常常有消费者提出蒙牛牛奶是否安全的疑问,部分消费者则转向购买其他品牌牛奶。
各种春节礼品促销场面火热,牛奶类礼品备显冷清,蒙牛液态奶的销量更是节节下滑。前来选购牛奶的一位消费绕着牛奶专柜转了一圈,问导购员,“伊利牛奶在哪边?”
事实上,为了摆脱负面影响,蒙牛在多家超市紧急实施大促销。包括纯牛奶、酸牛奶在内的多种产品都推出“买二赠一”的优惠。尽管如此,蒙牛牛奶仍然出现滞销的迹象。记者在上述两家超市发现,蒙牛牛奶的生产日期基本都是2011年的,鲜见2012年的新牛奶上市。而光明、伊利等鲜牛奶产品,基本都是2012年生产的。
记者注意到,不仅是蒙牛销售遇冷,其他牛奶品牌也受到牵连。“以前春节前都会拎箱牛奶和水果去亲戚家串个门,今年换点别的吧。不然,万一有质量问题,拎去了人家也不喝。”正在购物广场挑选礼品的济南市民告诉记者。
中国人民大学营销系副教授牛海鹏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,蒙牛能否恢复的关键在于事件对消费者的影响。“现在消费者对国内整个乳品行业不信任,而此次事件中蒙牛的危机公关处理得并不好,市场影响短时间内很难消除,很难重新赢得消费者信任,长远来看,或面临市场份额下降等问题。”
陈连芳则认为,蒙牛股价下跌是临时的。“蒙牛需要恢复的时间不会太长,具体时间由市场决定,蒙牛不会倒下。”
蒙牛方面近期称,由于产品销售已逐渐改善,加上临近农历新年的销售高峰期,销售情况有信心可于两到三个月后恢复。
中粮集团在蒙牛受挫后由持股到全面收购?
就在蒙牛受挫之际,蒙牛乳业大股东中粮集团近日宣布,以每股平均价18.689元增持蒙牛股份220万股,涉资约4112万元,持股量增至28.09%。消息甫一公布,蒙牛股价就止跌回升,重拾上升势头。
对于这次增持行动,中粮方面表示,是源于集团对乳品行业的前景较为乐观的判断。虽然业界普遍认为这凸显了中粮作为大股东对蒙牛的信心,同时也引起中粮是否会全面收购蒙牛的猜测。
事实上,早在2009年7月6日,当三聚氰胺的阴云笼罩蒙牛乳业之时,中粮和厚朴就宣布以61亿港元的高额资本共同入股蒙牛,开创了“国有资本+民营资本+战略合作”的新型合作模式。
“全面收购是有可能的。”陈连芳表示,作为大股东,中粮一旦撤出蒙牛股份,就表明根本不看好蒙牛,蒙牛的股价可能会加剧下跌。在他看来,蒙牛是中粮进入到畜牧业的第一个项目,中粮不会让它受到大的冲击,更不会轻易退出。
牛海鹏也表示,中粮增持蒙牛,不但可以拉动蒙牛股价,而且从长期看,也符合中粮在国内食品行业中进一步拓展市场的发展思路。
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曾表示,中粮“全产业链”是一个宏大的目标。目前,在食品领域,中粮几乎无处不在,但在乳品领域还存在空白,而进军畜牧业,正是中粮全产业链战略的重要一环。在蒙牛出现问题时,加速对其整合,将更有助于实现自身战略利益。
“中粮在购入蒙牛股份时就布下了局,但没有必要全面收购蒙牛,只要控股就能作出决策。中粮曾承诺在入股蒙牛3年内不插手经营,现在已经期满。况且,目前蒙牛的一些高管已经退出,而中粮的高层在慢慢进入,中粮下一步可能会参与蒙牛的经营管理。”陈连芳分析说。
“蒙牛是中粮大战略的一个环节,肯定会和中粮的经营战略逐步统一起来。”牛海鹏表示。陈连芳则认为,全面收购与否,要以盈利为标准,要看是否对企业利好。蒙牛的当务之急是不要再出现质量问题,进而把企业做强,而非做大,以实力迈进世界乳业前十强。”